媒体评论:停止对韦东奕“造神”,让他安静地研究数学
编辑 / 迟道华
▲韦东奕的造神个人简历。图/北京大学官网截图近日,媒体一张关于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韦东奕的评论聊天截图,再次让“韦神”上了热搜。停止
聊天记录的对韦东奕信息量很大:韦东奕用数学一天搞定6个博士4个月都没搞定的流体问题。事后当科技公司要酬谢他时,让安他果断拒绝了,静地并表示这个问题太简单了,研究没必要给钱。数学最后他们只是造神帮他充了公交车卡作罢。
聊天记录里,媒体韦东奕的评论行事作风,颇有扫地僧“事了拂衣去,停止深藏功与名”的对韦东奕感觉。这也让不少网友再次大呼“韦神”,让安一时间,“韦神”二字高居热搜榜榜首。
不久,韦东奕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回应称,没有这回事。同时他还辟谣了网络流传的关于他的种种“神迹”,如哈佛大学免考英语,破格邀请他入学。他表示,不希望被外界关注和打搅,“可能不理我就是最好的”。后来,聊天截图的传播者也称,没有核实就发出,向大家道歉。
“帮6个博士解开4个月的问题”“这是小问题”“事后不要报酬”,韦东奕的这次爆火,与传统文化里,人们对扫地僧崇拜的心理相契合。
金庸的《天龙八部》里,扫地僧高深莫测,能够瞬间以高超的武功,高深的修为,从不同层面点化诸人。当韦东奕出现时,契合了传统武侠文化影响下人们的这种想象,顺理成章地,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,当然也就会有人为了丰富其形象而“添油加醋”。流传于网络中关于韦东奕的、未经核实的种种“神迹”就是一种佐证。
▲2008年7月24日,济南,山东师大附中校门口,刚刚返回济南的该校中学生韦东奕(红衣者)和井淼向师生展示获得的金银牌。图/IC photo人人都喜欢年纪轻轻有所成就的人,这样的人能够成为大众的精神力量或是学习的榜样,但不能就此“造神”、“神化”这个人。不能忽略的是,韦东奕的确在数学领域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和高度。比如,他连续两次以满分成绩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;参与北京大学“本博连读特别计划”;28岁,担任北京大学助理教授。于是,就有人说他是陈景润接班人云云,这着实是一种“造神”。
把一些在某方面有贡献或天赋的人“封神”,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舆论风向,对当事人而言,也不见得是件好事。造神之后人人追捧,若是被发现了一点污点,就会被拉下神坛,成为众矢之的,这在过去的新闻中早有先例。所谓“人无完人”,“造神”就是用“完人”的标准苛责他人。特别是对于学者而言,学术生涯更是漫漫长路,不免会遭遇质疑与挑战,在科研探索之路上,也难免会有失败和挫折。不“造神”,减少对韦东奕学术成就之外的过度关注,也是给韦东奕留下成长的空间。
所以,清理围绕其舆论的种种杂芜,保护韦东奕,停止对他的造神,就要以对待一个成长中的数学研究者的态度去看待他,而不是动不动宣扬其“神迹”,拿他和已经在数学领域有非常成就的大数学家做对比。
“认可韦神”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激励自己。需要看到的是,韦东奕之所以在数学领域有所成就,除了天赋之外,他还非常幸运。他的幸运在于在年纪轻轻时,就找到了自己的爱好——数学,能够领略到其中的奥妙,并且愿意为研究数学奋斗终身。与“神人”的身份相比,他这种为爱好奋斗终身的精神,则是每一个普通人可以学习的地方。
因而,不妨就如他所说“不要理他”,不打扰他。停止对韦东奕的“造神”,让他继续发挥在数学领域的所长。
相关文章:
- 北京银行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霍学文:为新市民群体构建全生命周期、全生态、一体化、一站式的金融服务
- 背靠主机厂“标榜式”营销 毫末智行前期优势或成上市阻碍
- 汇丰:新西兰联储加息暗示全球紧缩政策远未结束
- 前易方达名将、700亿公募顶流林森奔私后首次发声:当下茅指数龙头更具吸引力!化工龙头未来三年或有大机会
- 科技巨头裁员潮:超4万人失业,华尔街还相信硅谷吗?
- “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四
- 上升11位丨东方雨虹上榜“2022全球建筑材料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行榜”
- 拿地赶超万科碧桂园,华润置地销售跻身前五,半年收租76亿
- 世茂集团:33亿元出售北京两地块权益,将用于偿还境内债务
- 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:从“引、选、育、推”四个着力点服务地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